成果
中心首頁 / 成果 / 中心技術報告 / NCREE-2005-032

中心技術報告

NCREE-2005-032

時間 2006-01-20
標題 最具潛勢及歷史災害地震之強地動模擬
作者 [溫國樑] [簡文郁] [張毓文]
摘要 根據近年來斷層與地震活動的調查研究中指出,菲律賓海板塊仍以每年約8公分的速率向西北移動,台灣的地層因為受到大地應力的擠壓,容易產生逆衝性的斷裂,這些斷裂隨時都可能再度錯動,並引發地震活動,尤其台灣西部麓山帶的斷層多為活動性極高的新生斷層,對人口密集的台灣西部將會構成極嚴重的威脅。但由於地震參數上的不確定性因素太多,導致地震精準預測研究的困難度與挑戰性相當高,美、日等先進國家過去數十年之研究尚未獲得關鍵性突破,仍有一大段距離需要突破。因此在地質學、地震學界持續進行地震精準預測研究的同時,地震工程學者與地質學者也嘗試以地震工程的觀點進行地震潛勢預測,以機率來顯示地震災害潛勢。本研究經由對區域震源活動度及主要活動斷層的調查,以數學統計的方式建立代表地震發生的重要特性的機率模型,進而分析出在未來一特定時間區間(例如未來10年、20年或50年)內發生某種地震強度的機率。以工程與防災規劃的觀點,經由適當的規劃設計、防救災準備而達到有效的管理控制並降低災情的目標。 經槽溝開挖等實際調查資料顯示,造成地表錯動或破裂的活動斷層特徵地震所呈現出地震規模與再現期視為可預期的現象(magnitude and time predictable),本研究藉由斷層的復發週期、斷層長度及曾經發生之相關地震紀錄等,以評估各活動斷層地震可能錯動之發生機率。除了與活動斷層相關的地震外,一般與活動構造相符的背景地震多數為規模小或規模大深度較深屬於正常能量釋放的地震,本研究稱為一般性區域地震。藉由過去規模大於等於6.0的歷史地震紀錄,考慮此些地震之時空分佈,以地震發生間隔時間(Inter-arrival time)統計建立各區域地震活動特性的機率模型,並考慮地震之靜待期(elapse time)推估災害性地震在某特定時間後可能之發生潛勢。 地震預測尚無法確切指出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及位置,僅能以數學統計的模式概略提供可能規模之發生機率,作為地震預警及防災的參考依據,並在工程上作為耐震設計需求之基本條件。
檔案下載